奕采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中成药集采被质量标准“卡脖子”?造产业链闭环

      作者 : 来源: 更新于:2021-9-27 阅读:

      标准的延伸是原料的价格

         首先,不同质量的中药材如何界定其价格 ?产地 、生长周期、采收时间 、含量、品相、加工炮制技术等,都会影响其定价。这个问题,实际与流通标准紧密挂钩 ,是标准问题的延伸。    

      其次,价格波动造成无法保障供应怎么办?近5年,国内中药材价格振幅高达18.5%以上,同一种连翘,2020年8月份是55元(公斤价),到2021年就涨到115元;生地更是从11元暴涨到35元 。    

      中成药集采如何破局?  

      正是由于中成药集采工作的复杂性 ,笔者认为要破局的关键在于——利用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理顺产业链 ,实现中药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底层逻辑贯通,从而实现闭环。    

      在这个闭环前端 ,是以区块链理念构建的订单农业 ,与需求企业年度订单直接挂钩 ,商品码售完即止 ,外部资本无法介入,确保供应价格的稳定;在流通环节,则是全流程的二维码追溯;在销售环节,则以优质优价鼓励订单农业和全程追溯,让企业的追溯投入物有所值 ;最后,还应配套完成标准化的仓储物流、第三方检测等基础功能等 。    

      在这个闭环体系中 ,所有的产地信息 、产品信息、价格波动、从业者数据 、供需双方数据、质量标准等信息,都可包涵在这个大数据平台内,底层用统一编码实现全流程贯通。    

      前期 ,中药类产品集采不妨先从中成药开始。而后续配方颗粒甚至普通饮片的集采活动在完成了上述准备工作后,集采工作才具备实施基础,也才能实现提质控费的初衷。

      来源:医药经济报

      123

      上篇 :

      下篇: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