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采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沪上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堂 讲述“名中医工作室”上海模式

      作者 :人民网-上海频道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更新于:2018-6-15 阅读 :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如何避免“后学荒”,引学界忧思 。上海率全国之先,探索以“名中医工作室”的形式总结中医名家学术思想 、临床实践 ,并在中医院校教育之外开创新时代的师承教育,相关经验已向全国推广。6月14日 ,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文汇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举行,讲堂以“名中医工作室”为主题 ,邀请名医专家以不同的角度、鲜活的案例,讲述“名中医工作室”的上海模式。

      陆金根是国家非遗项目“顾氏外科”流派传承人之一、上海市名中医 ,曾任上海龙华医院院长,在其担任院长期间,首创“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并在全国推广。“2001年左右,我们感受到后继队伍似有脱节,老专家们看着着急。”陆金根谈到,2001年7月,龙华医院成立第一批名中医工作室 ,起始是探索之举 ,仅半年评估,苗头喜煞人,科研项目、教学成果多面开花。此后 ,名中医工作室工作在龙华医院逐年推开,如今,龙华医院的学术群体中 ,大凡在名中医工作室锤炼过的后学无一不在其中,他们都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带头人、领军者 。

      在陆金根看来,名中医工作室是一种发展中医药事业极其有效的模式,是一个极其良好的平台 。

      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余小萍也担负黄吉赓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的重任。14岁起在父亲开的药店当学徒,三年里耳濡目染中医疗效 ,1946年到1949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立志学中医 ,1952年到1957年 ,求学于北京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专门人才班,打下中西并蓄的基础……可以看出,先生的治学之路博采众长,不仅勤求古训,同时融汇新知 。”在承担老专家工作室的建设任务过程中 ,余小萍也在研究着海派中医的传承之道 ,思考着新时代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

      叶景华是中医治疗肾病名家,2011年叶景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正式落户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如何做好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成员全院的重点项目。“叶先生的学术思想、经验 、病案  、方、药策略十分丰富,为此,工作室利用现代化技术 ,拍摄记录叶老的诊疗工作,保存原始资料,录入医疗信息,统计、挖掘诊疗过程中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总结临证经验;与此同时,建设网络平台,上传医案、用药等,为国内外中医学者及患者提供治疗疾病的共享资料 。”工作室团队成员陈晛介绍,叶景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明确了一系列的工作目标、考评机制 ,所有的努力与探索是希望为中医留下生生不息的火苗 。

      12

      上篇:

      下篇: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