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采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救命的医疗设备无法铺开,央视大呼吁!

      作者 :佚名 来源:医药网 更新于 :2017-8-25 阅读:

      据了解 ,美国平均每10万人配备317台AED;日本每10万人配备235台 。有数据显示,配置AED,急救效果明显 。如,美国芝加哥一国际机场心脏骤停患者急救存活率达到64% 。

      2006年前后 ,AED进入我国,公共场所开始配置AED。目前,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将近2000台。大连 、杭州、南京、海口、深圳等少数城市的公共场所配有少量AED。

      在北京,记者走访了多个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

      北京地铁,2016年累计客流30亿人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没有心脏除颤仪 ;

      首都机场 ,2016年累计客流量9000万人次,据了解,这里是北京配置AED最集中的地方,工作人员表示,整个机场各个显著位置都有AED;

      北京西站,2016年累计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记者发现这里没有配置AED ,但有专业医护人员和专业除颤仪;

      中国高铁,2016年累计客流量14亿人次,工作人员说 ,高铁列车的每一名乘务员都经过红十字协会培训,包括心肺复苏以及人工呼吸。记者了解到,高铁有应急救护预案,有急救药箱,但并没有专门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设备AED 。

      较高的价格,是AED在我国普及推广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那么,如果有人免费捐赠,是不是就没有障碍了呢?

      “你能安排人值守吗 ?万一丢了谁负责?有人乱用怎么办?”这是某公园对AED捐赠者的答复,免费捐赠都不愿意要,这是为什么呢?一台贵重仪器 ,放在公共场所便于随时取用的地方,而且事关生死,怎么维护和怎么管理 ,谁来负责,这是个问题 。

      但是 ,即使承诺维护和培训,AED的捐赠仍然没有被接受。一个名为“急救科普人”的公众号在微信中发布:“我个人想给我家附近的某地铁站捐赠一台AED ,更愿意去做培训和维护,但一年来 ,同样是杳无音信 。”

      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护部救护处处长郭建阳认为 :“主要还是在法律政策方面缺少一些保障,第一关于公共场所配备AED,没有强制性的这样的要求和规定,所以大家特别是一些公共场所的负责单位、管理者没有主动性;另外还有一点,在我们国家还是给它列为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只有医务人员可以使用 。”

      AED须由医务人员使用的这个规定,是中国AED应用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AED是一个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个傻瓜机,真的是没有必要列为医疗器械,如果这个地方能够松绑 ,把它列为民用医疗设备的话,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就能够说至少在法律上没有那么多的瓶颈。”郭建阳说 。

      AED的操作像傻瓜相机一样简单。在现场,识别患者没有呼吸和意识后,迅速呼喊 ,请人拿AED,同时呼叫120,然后开始做心肺复苏 。拿到AED启动电源后,根据语音提示操作即可。胡大一表示 ,AED是高度自动化机器 ,它可以识别出是不是室颤 ,如果测到极快、极不规则的心率,它就会(提示)放电。AED机器误放电的几率很少,非常安全有效。

      123

      上篇:

      下篇:






        XML地图